\

青铜簋

发布时间: 2019-04-23 15:00:25

来源:文保信息中心

青铜簋西周早期的典范之作,相当于今天的碗,是商周时期的盛饭工具。文献中说是用来盛黍稷稻粱的器皿,容量为一升或二升,用途已明。青铜簋出现在商代早期,但数量较少,商晚期逐渐增加。商周时期,簋是重要的礼器。特别是在西周时代,它和列鼎制度一样,在祭祀和宴飨时以偶数组合与奇数的列鼎配合使用。据记载,天子用九鼎八簋,诸侯七鼎六簋,大夫五鼎四簋,元士三鼎二簋。出土的簋也是以偶数为多。

簋的形制很多,发展变化也较大。商代早期,簋多为圆形,侈口,深腹,圈足;到了 商代晚期,双耳簋开始增多。西周时期是簋的盛行时期,不仅出土数量增多,而且形制亦趋复杂,除双耳圈足簋外,还出现了四耳簋、三足簋、四足簋和方座簋等。西周前期的双耳簋上就出现了珥。到了西周中期,又出现了带盖的簋。到了西周晚期,又出现了在双耳附珥簋的圈足下加铸三个支点新器种。商周时多数簋体形厚重,器身多饰兽面纹,云雷、乳钉等纹饰,有的器耳还做成兽面状,少数为素面或仅饰一二道弦纹。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,簋的铜胎变薄,花纹细碎,有的簋盖铸成莲瓣形,与此同时,还出现了大量的形象逼真的仿铜陶质簋。 战国以后,簋极少见到。

这件青铜簋现展于通辽市博物馆。西周邢国物品,青铜,高13厘米,口径19.5厘米,地径19.5厘米。子母口,鼓腹,圈足外侈,兽首形双耳。腹上部饰蟠螭纹,下部饰瓦纹。圈足饰回纹,其上浮雕三个饕餮面。簋内底铭文三行,共十七个字,释文为“邢姜太宰它铸其宝簋子子孙孙永宝用享”。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铜镜